第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式尚未舉行,香港隊已傳來振奮人心的捷報!帆船運動員貝俊龍(Nicholas Halliday)在10月29日於汕尾舉行的男子愛爾卡7級(ILCA 7)帆船項目中,經過11輪激烈角逐後,以淨總分33分的優異成績勇奪金牌,為香港隊贏得本屆全運會的第一面金牌。
文章索引
浪大風小賽事,港將穩定發揮奪冠
在第十五屆全運會的帆船賽場上,中國香港代表團(下稱「港隊」)運動員貝俊龍表現耀眼,從一開始就展現了奪牌實力。
自10月20日開始的愛爾卡7級帆船項目比賽中,這位26歲的香港運動員面對充滿挑戰的海況,表現出驚人的穩定性。
在他形容為「浪很大、風很小,絕不容易應付」的海面上,貝俊龍在前10場賽事中已有出色發揮,第一場已獲得第2名,共有5場進入前3名,第8場更是以首名衝線。
經過10場賽事後,他已以29分位列榜首,為最後奪金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10月29日下午舉行的關鍵賽事中,貝俊龍保持冷靜,最終以第4名完成比賽,扣掉最差成績後,以淨總分33分的佳績,成功站上頒獎台最高位置。山西隊的唐元帥及江蘇隊的羅軍鎖則分別獲得銀牌和銅牌。
貝俊龍(左二)賽前於首十輪表現穩定,多場都取得第2至第5名成績。(圖片來源﹕中國香港帆船運動總會)
歷史性的勝利,打破單車項目壟斷
貝俊龍這面金牌不僅是香港隊在本屆全運會的首金,更在香港體育史上寫下重要一頁。
這一面金牌,是為第七次參加全運會的港隊,摘下的第12面金牌。
更為重要的是,過去港隊的10面全運金牌均由單車隊包攬,僅有2009年山東全運會上馬術運動員林立信獲得一面金牌。
因此,貝俊龍這次在帆船項目摘金,成為香港隊在單車項目以外的歷史上第二金,意義非凡。這項成就顯示香港運動員在不同項目上都有爭金奪銀的實力,為香港體育多元化發展注入了強心針。
總教練Harris Tsolis(右)表示對貝俊龍(左)付出的努力感到自豪。(圖片來源﹕中國香港滑浪風帆會社交網站)
追風逐浪多年,終在全運舞台發光
貝俊龍的奪金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這面全運會金牌是他多年堅持不懈的最佳回報。
這位矢志成為「亞洲一哥」的帆船選手,自11歲起就開始接受帆船訓練。他的運動生涯中經歷了不少挫折,曾兩次在亞洲會上與獎牌擦肩而過,更曾在東京奧運會資格賽中被取消資格。然而他沒有放棄,最終在去年獲得巴黎奧運的入場券,成為首位在帆船項目資格賽中以第一名成績晉身奧運的香港運動員。
經歷10多年風浪的貝俊龍深知,帆船運動必須具備「盡人事,聽天命」的心理素質,面對多變的天氣環境也要隨機應變。
(圖片來源﹕中國香港帆船運動總會)
港府高官祝賀,馬會獎金支持健兒
貝俊龍奪得全運會金牌的消息傳來,香港特區政府高層紛紛表示祝賀。
正在韓國慶州的行政長官李家超與記者會面時難掩興奮心情,表示「非常鼓勵、非常開心,尤其是在這階段已得到第一面金牌,公眾對運動員期望更高」。他同時呼籲全港市民繼續為香港運動員打氣。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也對貝俊龍和其教練團隊表示衷心祝賀。
此外,香港賽馬會透過「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為本屆全運會獲獎運動員提供豐厚獎金。根據該計劃,個人項目金、銀、銅牌可分別獲得75萬、37.5萬及15萬港元;團體項目金、銀、銅牌則可獲得150萬、75萬及30萬港元。
(圖片來源﹕中國香港帆船運動總會)
粵港澳合辦,港隊規模歷屆最大
第十五屆全運會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全運會,體現了大灣區同心共進的凝聚力量。
本屆全運會將於2025年11月9日至21日舉行,開幕式雖未舉行,但部分項目已經展開角逐。香港隊這次派出了歷來規模最大的代表團,連同23個群眾項目的參賽及工作人員,總參賽人數超過1800人,其中超過600名運動員將出戰28個競賽項目。連同隨隊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以及23個群眾項目的參賽及工作人員,香港代表團總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香港賽區將主辦8個項目,包括劍擊、沙灘排球、男子手球、U22男子籃球、7人欖球、高爾夫球、場地單車及三項鐵人。
貝俊龍的金牌僅僅是香港隊在全運會的開始。隨著第十五屆全運會正式開幕,香港隊健兒將在更多項目上爭取佳績,讓我們一起為香港運動員加油打氣,期待他們在賽場上再傳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