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一直被認為是競技體育的殿堂,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將廣場舞納入群眾展演項目,徹底打破了大家對全運會的傳統印象。
文章索引
【顛覆傳統】從競技聖殿到全民舞台
廣場舞是一種健身操,在中國十分流行,參與者多為中老年人,自發地以健身為目的在廣場等開敞空間舞動富有韻律的舞蹈,通常使用流行音樂等歌曲伴奏。全運會納入廣場舞為群眾展演項目,充分體現「全民運動」的宗旨。關鍵詞: 十四屆全運會創新 群眾展演項目 廣場舞進全運
• 歷史性轉折:首納 非競技類群眾項目
• 打破 「精英體育」刻板印象
• 網民熱議:「國家級認證廣場舞!」
【賽場奇觀】百團爭艷:爵士×武術混搭風暴
廣場舞,你我都不陌生,平時在社區公園都會看到叔叔、阿姨排着隊,一邊聽着節奏感超強的音樂,一邊舞動着青春活力,但你可能想像不到這項運動竟然可以登上全運會的舞台,還吸引了全國數百支隊伍參賽。自2017年的第十三屆全運會開始,廣場舞被納入全運會群眾賽事。上屆第十四屆全運會更錄得124隊參加,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參賽隊伍用了甚麼招數?甚麼都有,有時尚爵士風、民族風,甚至加入武術元素,整個比賽簡直像電視節目那麼好看。更有趣的是,為鼓勵男性參加,過往的全國廣場舞大賽中,主辦方更設立每位男士加1分,最多加2分的規則,廣場舞,不再是大家口中「大媽」的專屬運動。
關鍵詞: 全運廣場舞隊伍 群眾賽事創意
• 全國數百支隊伍 同台競技
• 顛覆性表演元素:
✅ 時尚爵士風 🎵
✅ 非遺民族風 🌺
✅ 硬核武術融合 🥋
• 觀眾驚嘆:「社區公園舞進化成史詩級匯演!」
【深層變革】人人都是運動主角
規則方面,主要是採取減分制,分數以一百分為滿分,由動作的編排、一致性,音樂和服裝評分,當「小錯誤」、例如漏做1至4拍動作或自行附加動作減1分,「中錯誤」減2分,如此類推,最高出現「身體因失去控制而摔倒以及非正常觸及地面」的嚴重錯誤則每次減5分,最後最高分者勝出。話雖如此,廣場舞亦標誌群眾體育普及及受重視,因此在獎項上也突顯這個核心價值的轉向,以上屆全運會的廣場舞為例,江蘇省以2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和2個三等獎成大贏家;其次是四川省,獲5個二等獎和3個三等獎,其他參賽省份也收獲獎項,充滿鼓勵群眾運動的精神。關鍵詞: 全民健身國家戰略 群眾體育普及
• 核心價值轉向:
專業競技 → 全民參與
獎牌導向 → 健康追求
• 數據印證:
參賽者年齡跨度 30-75歲
覆蓋 23省 草根舞團
標誌 中國體育「貼地化」
時代意義:全運會的文化升維
運動不再只屬於專業運動員,而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健康活動,這個改變令全運會更加貼地。關鍵詞: 體育賽事社會價值 群眾體育里程碑
當 公園阿姨 👵 站上 全運舞台 🏟️ →
宣告:運動榮光屬於 每個揮汗的普通人!
#我的全運我主宰 👉 立即到RTHK ig曬出你的健身時刻!
最後,如想了解更多國家隊及各焦點運動員備戰全運會的精彩內容,可瀏覽 《全運你要知》節目網頁,深入探討全運會的豐富歷史和多彩文化,每集聚焦不同主題,從香港的歷史參與、會徽和吉祥物的意義,到鞦韆比賽和電子競技的興起,讓觀眾深入了解全運會的多樣性。節目還介紹了舉辦全運會所需的準備工作、可持續性的重要性及卓越運動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