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一向以精英運動員為核心,但你知道嗎?自二O一七年起,第十三屆全運會引入了一項破天荒的新規定,「自由選手制度」,讓沒有代表團支持的運動員,以個人身分參賽。
文章索引
【制度革命】拆解「無代表團參賽」困局
原來以往全運會,只有代表隊內的運動員才可以參賽,但這個規定對某些沒有被選中或者從體制內退役的優秀運動員不公平,為了讓更多有實力的人有機會登上舞台,體育總局推行了這項制度,開放參賽資格給自由選手,讓他們都可以一展拳腳。具體形式是透過 「華人華僑選手邀請賽機制」 及 「跨單位組隊政策」,實現自由選手的參賽模式。在「華人華僑選手邀請賽機制」中,居住於海外的高水平華人運動員、華僑運動員(需持有中國護照或具華裔血統),經國家體育總局審核後獲邀參賽,參賽形式可以是個人或臨時組合名義參加特定項目,無需依附於省級代表團。例如,馬術、帆船、網球等開放性項目中,共有9名華僑華人選手實際參賽。此舉不但首次打破全運會僅限國內註冊運動員參賽的傳統,更吸引國際人才回流並提升競爭水平。
而在「跨單位組隊政策」下,部分雙人或團體項目(如賽艇、田徑接力、羽毛球雙打等),允許不同省市的運動員跨單位組隊參賽。若跨省組合獲獎,獎牌數按隊員所屬單位均分(例如4人隊各得0.25金),打破以往「金牌僅歸屬單一代表團」的規則。
關鍵詞: 自由選手制度 十三屆全運會改革 個人名義參賽
• 2017歷史性突破:
✅ 打破 「唯代表隊參賽」 鐵律
✅ 開放 體制外/退役選手 逆襲通道
傳統痛點 | 自由選手制解方 | 省隊落選即絕路 | 個人報名突圍 |
---|---|
退役即舞台終結 | 延續競技生命 |
冷門項目資源荒 | 小眾運動現曙光 |
【逆襲現場】10+自由人的榮耀時刻
在第十三屆全運會,有超過十位自由選手成功參加比賽,其中包括游泳、小輪車以及劍擊等項目。這個改變試圖破解長期困擾中國體育的「區域割據」問題,並爲選手提供了脫離行政代表團的參賽路徑,並為後續改革(如2021年陝西全運會進一步放寬職業運動員參賽)奠定基礎。總括而言,自由選手制度不僅給予運動員新機會,還為全運會增添了幾分故事性。當省隊巨星與孤勇自由人同場競技,證明了頂級賽事的真正魅力,在於給每種奮鬥一個鏡頭!關鍵詞: 十三屆自由選手案例 游泳小輪車劍擊
• 參賽規模:逾 10名體制外選手 登上國家殿堂
• 項目分佈:
✅ 游泳 🏊 ✅ 小輪車 🚴 ✅ 劍擊 🤺
• 輿論評價:「最動人的全運配角故事」
最後,如想了解更多國家隊及各焦點運動員備戰全運會的精彩內容,可瀏覽 《全運你要知》節目網頁,深入探討全運會的豐富歷史和多彩文化,每集聚焦不同主題,從香港的歷史參與、會徽和吉祥物的意義,到鞦韆比賽和電子競技的興起,讓觀眾深入了解全運會的多樣性。節目還介紹了舉辦全運會所需的準備工作、可持續性的重要性及卓越運動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