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焦點

焦點運動員 X 焦點項目

高台跳水孖寶全紅嬋和陳芋汐 最親的隊友 最強的宿敵

全紅嬋和陳芋汐在巴黎奧運分別取得女子10米高台金牌和銀牌(圖片來源:路透社)
全紅嬋和陳芋汐在巴黎奧運分別取得女子10米高台金牌和銀牌(圖片來源:路透社)

大家對擁有「夢之隊」之稱的中國跳水隊絕不陌生,跳水項目一直是國家隊表現突出的項目之一。國家隊代表全紅嬋與陳芋汐,近年更成為高台跳水的代名詞,除了合作的混雙項目力壓群雄外,兩人在單人項目更鬥得難分難解。

全紅嬋與陳芋汐,名字密不可分

2007年出生的全紅嬋,首次征戰奧運,在東京奧運出戰10米高台跳水,以全世界參賽年齡最小的選手勇奪金牌,協助國家隊實現該項目五連冠。自此,全紅嬋這個名字為人熟悉,在巴黎奧運奪金後更是紅得火熱。

東京奧運之後,同年九月便馬上出戰陝西全運會。全紅嬋首次踏上全運會這舞台,與另外兩位新晉奧運冠軍張家齊、陳芋汐(女子雙人10米高台跳水金牌得主),以及里約奧運個人高台冠軍任茜同台競技。但當時十四歲的全紅嬋毫不畏懼,在10米高台個人跳水項目,再次站上頒獎台最高點,奪得她個人首面全運會金牌。其後短短數年,已橫掃各賽場,獲獎無數,成為了金牌的常客。

而陳芋汐這名字,亦幾乎與全紅嬋密不可分,除了在單人賽與全紅嬋鬥得難分難解外,2022年,陳芋汐開始夥拍全紅嬋出戰雙人高台項目。這位隊友兼競爭對手,陳芋汐近年表現越戰越勇,近年時有超越全紅嬋,在今年跳水世界盃10米高台個人賽,多次擊敗全紅嬋成為分站冠軍,實力不能小覷,亦絕不是配角。

這兩位亦友亦敵的合作夥伴,在本屆全運會將會有一番惡鬥。適逢她們都開始步入成年期,因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又會為她們帶來甚麼轉變,水平能否維持,二人合作又有甚麼突破,都是本屆全運會女子10米高台跳水項目的焦點。

兩人已屆成年期,10米高台項目即將換血

在眾多跳水項目之中,10米高台歷來都是換血最快的項目,過往常有金牌高台跳水運動員後來轉戰彈板。皆因高台跳水,對身形細小和身輕的運動員最有利,因為越輕巧,對力量和體能的要求也越少,故此一般年過20的都可能要退役,或轉戰彈板項目。全紅嬋和陳芋汐現年分別為18及19歲,本屆很可能是她們最後一屆參加全運會。

自東京奧運後,全紅嬋的變化很大,除了自身變化,例如身高、體重,連主教練也變了。擁有奧運五面金牌的陳若琳,從2021年11月開始擔任全紅嬋的主教練。

陳若琳認為,應該是她經歷了女子跳水的各個時期,覺得對這方面比較有經驗的關係。全紅嬋剛出來,還未面對這些後面會發生所有的一切,覺得可以用她的經驗來教吧。

年紀比全紅嬋大2年的陳芋汐,同樣迎來身高和體重的快速增長階段。跟全紅嬋不同的是,陳芋汐的主教練依然是余曉玲。自陳芋汐7歲加入上海隊,余教練就一直陪在她身邊。

在余教練眼中,陳芋汐是非常聰明的孩子,她受的訓練跟很多孩子不一樣,她是用腦子訓練。而在陳芋汐的心目中,從小到現在,余教練就像媽媽一樣照顧她,從生活到訓練是無微不至。

二人性格不同,同樣面對發育後身高和體重的挑戰

陳芋汐比全紅嬋大2歲,兩人的性格亦很不同。全紅嬋活潑外向,訓練期間的休息,就是隊友們的開心果。而陳芋汐則較為內向沉穩。

全紅嬋說,我一般都喜歡搞笑一點的東西,她喜歡內向一點吧。她屬於性格比較開朗、活潑,對自己要求也很高。

性格不同,但二人一樣出現變化的是身體發育的高峰。自身能力的提升速度,遠遠趕不上身高和體重的增長速度,在訓練上亦要調整。隨着自己年齡越來越大,所以保持原來的體能,肯定不可能再保持原來的技術,一定要練更多的體能,去維持自己原來的技術。

不足兩年時間,全紅嬋身高增長了7厘米,重了6公斤。為了應對身高和體重增長帶來的巨大變化,全紅嬋必須提升訓練量,加強體能和力量的訓練。很多時候,全紅嬋都是最後一刻才離開體能訓練場。

因為長高了,體重變得重了,傷病肯定也會增加。因為需要用更大的運動量,去壓住體重,但是在身體發育的階段,不能避免體重也會上升。所以要在這情況下,提高能力是有難度的。

全紅嬋在巴黎奧運10米女單奪金後,與陳若琳相擁(圖片來源:央視體育)全紅嬋在巴黎奧運10米女單奪金後,與教練陳若琳相擁(圖片來源:央視體育)

5金得主教練陳若琳要求極嚴格

全紅嬋年少成名,備受外界關注。陳若琳作為教練,壓力亦相對較大,她對全紅嬋的要求極高。訓練場上非常專注,一副嚴肅的表情,不斷打磨全紅嬋的動作細節。

陳若琳表示,其實不太順利,因為需要磨合,就是各方面我們都不熟悉。可能她想甚麼我也不清楚,我想要表達的一些東西,她可能也不了解。

全紅嬋亦說,要蹲腿帶手,每次跳得不好,她(陳教練)會比較生氣,但是也很細心地引導我、教我。我覺得就算是天才,也要靠後天努力,否則只會曇花一現。

全紅嬋在適應身體變化的同時,並沒有停下來,繼續馬不停蹄征戰各個比賽,但面對的問題也開始變多。福岡世錦賽結束後,隊伍備戰全國錦標賽及世錦賽選拔賽,陳若琳開始總結執教全紅嬋兩年,已經在國內外的比賽,多次不敵陳芋汐。

207C動作不穩,導致水準下滑

自東京奧運後,全紅嬋戰績彪炳。2023年首次參與杭州亞運,憑 407C 動作,即是向内翻騰三周半抱膝,七名裁判一致給予七個滿分。三年來,她橫掃奧運、世錦賽、世界盃,以及亞運會四大國際賽女子單人 10 米高台金牌。

但完美的演繹下,也不是每次都能順心順意。全紅嬋的 207C,即是向後翻騰三周半抱膝非常不穩定,不是近乎完美,就是一瀉千里。一個動作的得分可以相差二十分,因此提升全紅嬋第四跳 207C 的穩定性,成為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2023年全國跳水錦標賽和2024年多哈世錦賽選拔賽,陳芋汐和全紅嬋要在兩星期內進行兩場單人項目,跟國內眾多選手一起爭奪。2024年多哈世錦賽的參賽資格,只要有兩人同場較量的畫面。一場普通的全國比賽,都會坐無虛席。武漢的兩次交鋒,全紅嬋的技術和心態都出現起伏,整套動作不夠穩定。陳芋汐的動作規格不及全紅嬋高,但每一跳都非常穩定,整套動作沒有失誤。陳芋汐憑藉着穩定的發揮,兩場比賽都獲得冠軍,全紅嬋排名第二。

多哈世錦賽跳水女單10米決賽,仍是陳芋汐和全紅嬋的較量(圖片來源:新華社)多哈世錦賽跳水女單10米決賽,仍是陳芋汐和全紅嬋的較量(圖片來源:新華社)

刻苦鍛鍊預備多哈世錦賽,卻被流感打亂

跳水隊保持早上六時半晨操的傳統,加強體能和力量訓練,是提升動作穩定性的有效方法。一向活潑的全紅嬋,開始變得沉默,訓練變得嚴肅,重回巔峰是她最大的動力。她非常刻苦,非常努力,而且其實我挺佩服她,她是最早一個來,最遲一個走。包括她對於動作的專注,對於動作的細節,不斷地打磨。可是刻苦的訓練下,也敵不過病毒打擾,流感侵襲,跳水隊備戰多哈世錦賽的訓練被打亂。全紅嬋的狀態不理想,對她出戰世錦賽前蒙上了陰影。

世錦賽的賽前備戰,那兩個月全紅嬋狀態很差,跳也跳不起來,怎樣想辦法她都跳不動。賽事在哈馬德水上中心跳水館上演,陳若琳曾經都在這裏拿到個人第一面亞運會金牌。舊地重遊,陳若琳作為教練帶領全紅嬋,衝擊個人首面世錦賽單人項目的金牌。

207C動作再成勝負關鍵

比賽分為預賽、準決賽和決賽,在多哈適應和調整之後,全紅嬋的狀態有所好轉,一直時好時壞的。全紅嬋 207C 的動作順利完成,只是整套動作完成質量還有待改善,預賽和準決賽都以第二名晉級。陳芋汐延續了其動作穩定的風格,排名第一。

進入決賽,全紅嬋頂着壓力,憑第四跳207C 的完美發揮,首次拿到世錦賽個人項目的金牌。「能拿到這面金牌,我覺得對她、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一個驚艷。你要說沒有遺憾那肯定是假的。對自己肯定是抱有期望,確實在決賽中有點緊張,有點緊,沒有放開。比完賽再去回想,當時自己的想法有點多,把這個經歷好好地想一想,回憶一下,對你以後的比賽是有幫助的。」

結束多哈世錦賽不足兩個月,2024年世錦賽總決賽在西安開幕。這場最重要的國際比賽,也是二人出戰巴黎奧運前最後一場賽事。女子 10 米跳台賽事,再次上演多哈世錦賽的「翻版」。前三跳全紅嬋和陳芋汐都發揮水準,總分排在前兩名,而且分差不大。到了最關鍵的第四跳 207C,陳芋汐率先登場,她一如既往的穩定,但全紅嬋的第四跳 207C 出現失誤,兩人的總分差瞬間被拉開。雖然最後一跳兩人都完成得不錯,但冠軍始終屬於陳芋汐,全紅嬋得第二。跳水姊妹的第一次交鋒,第四跳 207C,再次成為比賽的分水嶺。

全紅嬋巴黎奧運成功衛冕

陳芋汐和全紅嬋獲得參加巴黎奧運的資格,也是跳水姊妹第二次征戰奧運舞台。全紅嬋在 10 米高台個人項目,像主教練陳若琳一樣成功衛冕,亦跟陳芋汐在 10 米高台雙人項目奪金。自東京奧運到巴黎奧運這三年來,其實陳芋汐和全紅嬋兩人已在國內、國際的 10 米高台跳水決賽,同場過十六次。除兩屆奧運會外,還有亞運會、全運會,也包括三屆游泳世界錦標賽、聯水世界盃總決賽等大賽,當中陳芋汐十次封后,全紅嬋則贏了六次。至於雙人賽事,兩人合作出戰國際賽十一次,全部都獲冠軍,實力毋庸置疑。期待兩位再次在本屆全運會越戰越勇。

相關文章: 《跳水天才全紅嬋聯手陳芋汐!「水花消失術」再現全運會的幕後故事》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