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足球成為職業賽事:你不可不知的港超聯背景、歷史故事及影響
香港超級聯賽(簡稱港超聯)自2014年成立以來,旨在推動本地足球運動的專業化與活躍發展。此聯賽不僅僅是一項體育競賽,更承擔著提升市民對本地足球關注度,以及培育年輕球員的重任。今日就讓我們一起認識港超聯在本地體壇的地位,以及回顧其發展歷程與歷史背景!
文章索引
從前的甲組聯賽到香港超級聯賽
在港超聯出現之前,香港的頂級聯賽是甲組足球聯賽,首個球季為1908-09,是亞洲首個職業足球聯賽,有著超過百年的歷史。傳統勁旅南華體育會曾經風光一時,現時亦是很多香港球迷心目中的強隊代表。從甲組走到港超,是香港足球轉型的重要一步,也證明了足球在香港有很深的根基。為什麼要成立港超聯,成立背景是什麼?
早在1980年代,就有人提出香港需要一個真正的職業聯賽,但當時條件不成熟,一直沒實現。 2009年,香港在東亞運動會上贏了足球金牌,令大眾重新看到香港足球的潛力。之後,政府在2010年推出了「鳳凰計劃」,希望重整足總架構及改革聯賽。雖然過程不容易,面對資金、場地、參賽隊伍等問題,但港超聯終於在2014年正式登場,首個球季共有9隊參加,包括傑志、南華、東方等老牌球會,讓人對這個新聯賽充滿期待!聯賽的成長與亮點
自2014年成立以來,港超聯歷經多項具代表性的里程碑與重要事件。首屆賽事中,傑志憑藉其穩定且出色的表現成功奪冠,確立了其在聯賽中的領導地位。隨後,東方任命陳婉婷女士為主教練,並於該賽季成功奪得冠軍,使她成為全球首位帶領男子頂級職業球隊贏得聯賽冠軍的女性教練,堪稱本地乃至國際體壇的重要時刻。在2018–19賽季,地區性球隊和富大埔成功奪冠,展現出中小型球會亦具備爭奪榮譽的實力,進一步突顯聯賽競爭的多元性與可能性。惟於2021–22賽季期間,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影響,該賽季最終被迫取消,對港超聯的營運與整體足球生態造成重大衝擊。
在2018–19賽季,地區性球隊和富大埔成功奪冠,展現出中小型球會亦具備爭奪榮譽的實力,進一步突顯聯賽競爭的多元性與可能性。惟於2021–22賽季期間,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影響,該賽季最終被迫取消,對港超聯的營運與整體足球生態造成重大衝擊。

港超聯出色的球員
談及香港超級聯賽,不可不提傑志足球會,其為聯賽中最具競爭力的球隊之一,幾乎每個賽季均能參與爭奪冠軍。此外,前鋒辛祖屢次榮膺神射手,展現出極高的進球能力;而門將葉鴻輝則為聯賽上陣次數最多的球員,其穩定性與經驗對球隊貢獻良多。這些表現出色的球員不僅提升了聯賽的整體觀賞性,亦為年輕一代樹立了學習與追求的榜樣。
港超聯對香港足球的影響
港超聯最大的目標,就是提供香港足球整體水平。透過專業的比賽和管理,讓球員有更好的發揮空間。同時各球會亦越來越重視培養年輕球員,開設訓練班、青訓計劃,幫助他們一步步走上職業舞台。比起以前的甲組聯賽,港超聯無論在職業制度、宣傳推廣和商業合作方面,都有明顯進步。港超聯的成立是一段不簡單的旅程,從想法到落實,經歷了不少挑戰。它代表的不只是足球制度的改變,亦是香港體育文化的一次轉型。未來如果能持續優化制度、穩定球會發展、培養更多人才,相信港超聯可以成為連接香港與亞洲足球的重要橋樑,也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本地足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