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學堂
 
體育學堂 場地單車101:認識比賽規則與場地

體育學堂 場地單車101:認識比賽規則與場地

提到單車運動,相信大家都會想起日常休閒時踏的單車,以及在比賽場上的場地單車。其實早在百多年,場地單車已經在歐洲盛行。以下將會詳細介紹場地單車的比賽種類及規則。

場地單車簡介

第一屆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於1893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行,至今仍是場地單車界的年度盛事。比賽所得積分會用來計算國家或地區的奧運參賽名額。

除了世界錦標賽,重要賽事還包括國家盃奧運。香港代表李慧詩曾在2021年 UCI 國家盃場地單車賽(香港分站)奪得一金一銀,並在 2012 倫敦奧運及 2021 東京奧運摘下銅牌。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曾在奧運取得兩面銅牌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曾在奧運取得兩面銅牌。

場地單車分為速度賽耐力賽

  • 速度賽:男子一公里個人計時賽、女子500米計時賽、爭先賽、團體競速賽、凱林賽
  • 耐力賽:男子4公里追逐賽、女子3公里追逐賽、團體追逐賽、全能賽(捕捉賽、配速賽、淘汰賽、記分賽)、麥迪遜賽

賽事規則

1. 爭先賽

分兩階段:首先進行200米計時資格賽決定排位,再進行一對一三圈對決。雖以速度為目標,但戰術與心理戰極為關鍵。

2. 凱林賽

來自日本,現時比賽為6圈。首3圈由電單車領航,將速度逐漸推至時速 50 公里,後3圈電單車離開,選手自由衝刺。

3. 麥迪遜賽

兩名車手交替比賽,交接時會短暫「牽手」加速。男子50公里、女子30公里,每10圈為一次衝刺圈,衝刺排名及超圈可獲積分,積分高者勝。

4. 全能賽

包含四個項目,前三項成績轉換為分數帶入最後的記分賽,最終以總分排名,同分時以記分賽結果分勝負。

單車裝備:彩虹戰衣並非所有人都可以穿著?

場地單車專用頭盔通常連鏡片,形狀(覆耳、短尾、長尾)依項目而異。單車鞋底硬並設扣片固定在踏板上,以確保有效傳遞力量。

比賽用場地單車與一般單車大不同 比賽用場地單車與一般單車大不同。

比賽用場地單車與一般單車最大分別是固定齒比無變速器無煞車系統。計時賽車輪通常為全封閉式。彩虹戰衣只有世錦賽冠軍才可穿著,五色條紋與奧運五環同色。

彩虹戰衣是單車競技界獨有的運動服 「彩虹戰衣」是單車競技界獨有的運動服。

香港單車館特色

2014年啟用,獲國際自行車聯盟一級認證,適合舉辦大型國際賽事。木製250米賽道,闊7米,安全區闊4–5.5米,由逾萬條西伯利亞松木鋪成,木質柔軟、木刺少,減少意外傷害。

單車館為橢圓形流線設計,賽道上不同顏色線各有用途:

  • 淺藍色區域:安全區
  • 黑線:測量賽道距離
  • 紅線:快速騎行線(黑線與紅線之間)
  • 藍線:緩衝線
單車館賽道上不同顏色線,劃分不同作用 單車館賽道上不同顏色線,劃分了不同作用的區域。

場地單車基本五件事

1. 熱身

低阻力下逐漸加速,讓身體進入狀態。

2. 安全

起步前回頭觀察(Shoulder Check),確保後方安全。

3. 起步

前後腳協調發力,前腳踏在三點鐘位置起步較省力。

4. 起車

起步加速時可站立踩踏,藉助自重提升速度。

5. 俯衝

利用鑊牆的弧度與傾斜加速。

高階技術

頂級選手會運用「定車」等技術,例如在爭先賽中以低速保持平衡,避免為對手破風,爭取後發優勢。

定車是爭先賽的必用技巧 定車是爭先賽的必用技巧。

有興趣的市民可參加康文署舉辦的場地單車訓練班(需年滿11歲、身高≥146cm並能操控兩輪單車)。除了場地單車,香港亦有公路單車、山地單車、BMX、花式單車、單車球等項目代表參加世界賽。


相關文章:李思穎:香港單車界的「小女車神」

籃球
足球
乒乓球
排球
單車
網球
羽毛球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