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五大癌症殺手:肺癌、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肝癌各有甚麼早期病徵?坊間對於癌症有很多謬誤,例如末期癌症等於宣佈死刑、癌症病人不能吃糖分或進補、可透過基因測試檢查有否患癌等,醫生會逐一拆解這些傳言。另外,甚麼年紀人士應接受癌症篩查?香港有甚麼領先亞洲的癌症治療法?今集請來獲得「腫瘤學巨人」榮譽的莫樹錦教授講解關於癌症的最新研究,以及解開各種癌症迷思。

醫生與你:癌症新知
嘉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

文章索引


香港最常見的五大癌症,早期有何病徵?

肺癌、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肝癌是香港最常見癌症的首五位,約佔50%至60%的癌症個案。它們各有不同病徵,而且大部分在很早期是沒有病徵的,所以若發覺身體有異樣便要迅速求醫。以下列出一些初期病徵作參考:
1.肺癌:病人長期咳嗽或咳嗽出血
2.乳腺癌:乳房摸到硬塊
3.腸癌:大便出血,不要以為大便出血只是患痔瘡,必須請醫生檢查才知道病因
4.前列腺癌:年紀大了前列腺一定會肥大,窒礙小便暢通,因此不能單靠小便暢通與否去決定是否患前列腺癌,必須請醫生檢查或驗血才知道
5.肝癌:患者大多是肝炎帶菌者,他們必須定期接受超聲波和驗血檢查


癌症如何區分期數?

癌症的分期首先分為T、N、M三種情況:T指癌症腫瘤,N指淋巴結,M指擴散轉移,再按照T、N、M不同的病情去決定它屬第一、二、三或四期。很多人誤會了第四期一定是末期,這是錯誤的理解,第四期只是指癌症離開了本位,轉移到其他地方,但不代表餘下的性命很短。




癌症基因測試有哪些類別?

1.沒患癌人士基因測試:主要檢查他的「先天性可遺傳突變」,即是測試患癌的風險有否增加,如果你天生就有這個基因,便會增加患癌的機會,並非測試有否患癌症。
2.以基因檢測顯示有否患癌症:至今沒有一種非常準確的測試可顯示是否患癌症,市面上確有類似的測試,但其實並不準確,可信性和敏感度都不夠,要求證最好去求醫。


甚麼年紀應接受癌症篩查?

不同癌症的接受篩查的年紀都不同:
1.乳腺癌:如果有家族病史,40歲可以進行乳房造影檢查;如果沒有家族病史,可從45歲開始
2.肺癌:吸煙者建議在50歲至75歲,非吸煙者暫時仍在研究中,東方人非吸煙者的肺癌個案多,可以從50歲開始
3.大腸癌:最近提議從45歲開始進行大腸癌腸鏡檢查


大腸癌篩查結果呈陽性,是否患癌?

大腸癌有兩種篩查,一種是隱血檢查,另一種是腸鏡檢查。一般會先進行隱血檢查,若這項檢查的結果呈陽性,並不代表患癌症,有些人檢查前吃了豬紅或牛排,隱血檢查也會呈陽性。所以隱血檢查呈陽性不代表有癌症,但要進一步接受腸鏡檢查,檢查時若發現有息肉會立即切除,再檢驗它才能證明有否患癌症。


癌症病人是否不可以吸收糖分?

有些人認為正常進食等於為癌細胞提供養分,尤其不可以進食糖分或很多補品,這是一種謬誤。當糖分進入身體,身體的胰島素會把糖分下降,因此即使進食糖分,並不會持續維持高血糖,所以不需要擔心不能吃糖分等食物。


吸煙者vs非吸煙者患肺癌情況

對於吸煙者,已有很充足的證據證實吸煙與肺癌有關,很多先進國家鼓勵50歲以上的吸煙人士,定期做電腦斷層掃描,希望能發現早期肺癌。然而在東方,很多非吸煙者患癌的機會也很高,並且有上升趨勢,這主要與環境污染有關,已有研究指空氣上的PM2.5(微細懸浮粒子)會增加癌細胞在肺部產生的機會。


香港最新的超聲波癌症治療

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是一種無創無痛的最新治療方法,現時香港領先亞洲,已經可以利用超聲波先進儀器去治療肝癌。傳統治療肝癌要以手術切除部分肝臟,放射治療做了一次便很難再做。而超聲波則沒有傷害其餘肝細胞,因此可以重複使用,最大好處是病人入院後一小時內可以完成,並且可以立即出院。現時中大醫學院更積極研究把它應用在乳癌治療的可行性,如果成功,將來治療時便能盡量避免影響乳房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