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只有50歲或以上才會患上五十肩,其實可與年齡完全無關!到底它的成因如何?它的三個發展階段各有甚麼症狀?有些人發病時甚至痛得無法入睡和刷牙,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黃德民醫生詳細講解五十肩,治療方法包括藥物、物理治療和手術,但說到底,最重要是學習一些簡單的預防運動,一起來「擺脫五十肩,人人五十『堅』!」

醫生與你:救救五十肩
嘉賓: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黃德民醫生

文章索引


何謂五十肩?肩周炎=冰凍肩?

五十肩(正式學名:粘連性肩關節囊炎)又稱「冰凍肩」、「肩周炎」,是因肩關節囊發炎增厚、肌肉僵硬、軟組織發炎,又或出現沾黏狀況,導致肩關節活動度受限的疼痛疾病,一般發生在50歲左右,故此得名。患者常因肩膀疼痛僵硬,手臂無法舉高過肩膊,因而無法梳頭、穿衣,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夜間痛醒影響睡眠,嚴重時連刷牙都成挑戰!




年輕人會得五十肩嗎?年齡迷思破解

⚠️ 別再誤解「五十肩只有50歲以上」才會發生!臨床發現肩關節受傷、須重複抬手工作者(如教師、搬運工人)都可能年輕發病。許多人誤認是肌肉拉傷而延誤治療,導致肩關節僵硬惡化!


五十肩2大成因|原發性 vs 繼發性

1️⃣ 原發性五十肩:可以毫無原因,身體自發出現炎症問題。成因也不明,但亦有一些與代謝疾病相關(如:糖尿病、甲狀腺異常、柏金遜病)
2️⃣ 繼發性五十肩:肩膀受傷後遺症(旋轉肌撕裂、骨折)、術後長期不動導致關節沾黏


必知!五十肩三個發展階段症狀

階段 持續時間 關鍵症狀
疼痛期 6週-9個月 肩膀劇痛、夜間痛醒
僵硬期 6-12個月 疼痛減緩但活動度嚴重受限
解凍期 數月-數年 活動力漸恢復(部分人留後遺症)


治療迷思破解:該休息還是多活動?

▶️ 急性疼痛期:避免過度拉筋!強行伸展恐加劇發炎
▶️ 僵硬恢復期:在醫療指導下進行肩關節運動治療,逐步增加活動度

✨ 黃金準則:依階段調整活動強度,物理治療師指導是關鍵!


五十肩治療雙軌策略|非手術優先

1️⃣ 藥物治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緩解發炎疼痛

2️⃣ 物理治療:
• 儀器治療(熱療、超音波)
• 關節鬆動術
• 居家復健運動(每日3次,每次10分鐘)

3️⃣ 手術治療:如果藥物和物理治療的效果未如理想,醫生會考慮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為患者放鬆肩關節。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後,醫生會在肩膀上開二、三個小孔,以內窺鏡把關節內的沾連和增厚的軟組織鬆解。最重要是手術完成後,病人必須繼續進行物理治療,否則很容易回復以前的狀態,令肩關節的活動再次受限,疼痛也會重新出現。


5分鐘預防五十肩運動|居家免器材

每天練習預防肩關節沾黏,特別推薦給久坐族、低頭族:
✅ 動作1:胸大肌拉伸(改善肩膀向前傾斜)
1. 前臂貼門框,手肘彎曲90°
2. 身體前傾+輕轉,感受胸口牽拉感
3. 維持30秒,左右各3次

✅ 動作2:靠牆天使(強化肩胛肌群)
1. 靠牆擺「投降姿勢」手肘90°
2. 沿牆面上滑手臂至完全伸直
3. 下滑時用力夾緊肩胛骨(重複10次)

💡 每週3次持續練習,有效降低五十肩發生率!


關鍵結論:擺脫五十肩3要訣

1. 及早診斷:肩膀持續疼痛>2週應就醫
2. 階段性治療:疼痛期→消炎優先,僵硬期→積極復健
3. 每日微運動:拉胸+肩胛訓練雙管齊下


最後,除了五十肩,都市人可能都面對不用的肩痛問題?想幾時都可以一身輕?請即閱讀 《肩痛困擾你?專家拆解成因、治療與預防!冷敷熱敷點揀?3階段徵狀+強化運動攻略》 獲得更多資訊,為自己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