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清涼又陽光普照,正是大家行山登高的最佳時節,一步一腳印地揮汗上山,從運動中為自己增添快樂荷爾蒙,而置身翠綠環抱的山中,讓人心曠神怡。可是大家不要只顧陶醉在優美的大自然,而忽略了人在郊外有可能遇上的危險。以下是一些在香港行山要注意的資訊,千萬不要以為遠足只是遊玩而掉以輕心。

凝聚香港:行山意外時有發生,登山者事前應如何準備?

文章索引

行山前的基本準備工夫

1.事前仔細研究路線,好好規劃行程

2.帶備不少於兩公升飲用水,和300至400毫升後備水,還有後備糧食、急救包、地圖和指南針

3.帶備通訊器材,包括手機、對講機,還要有後備電源

4.下載這兩個應用程式:MyMaphk可以下載離線地圖,HKSOS方便你遇事時報警求助,即使在沒有訊號的地方,發生危險時,系統也能自動發出求救訊號

5.冬季行山必須帶備一件保暖衣服,即使行山途中會發熱,但停下休息或欣賞風景時,體溫便會逐漸下降

6.不要單獨行山,最好有四人或以上同行者



遇上野生動物要鎮定

在正常情況下,野生動物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當牠們覓食時遇上人類,便有可能在尋找食物期間誤傷人類。遇上野生動物時,首先要保持冷靜、鎮定,並且與牠們保持距離。如果牠已離開,千萬不要再去追牠。如果被抓傷或咬傷了,最重要是先消毒傷口,用大量清水清洗傷口,然後立即去求醫。


以下幾種是香港郊外常見的野生動物,如果遇上了各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1.野豬:必須與牠們保持距離,因為牠們的獠牙可能誤傷人類,你可以躲在大樹或大石後,通常牠們不久便會離開,也可以嘗試大叫嚇跑牠們。

2.猴子:不要露出食物,可以手拿着石頭讓牠們害怕,但絕不可以攻擊牠們。

3.牛:牛都很善良,牠們四出活動是為了吃草,一般不會理會人類。如果真的靠近你,可以用水淋牠,牠便會走開。

4.野狗:緊記要跟牠保持安全距離,然後把背包慢慢放在大腿前面,如果牠撲過來也有背包擋着,然後自己慢慢後退。

5.蛇:行山時盡量不要走進草叢,小心留意環境便沒問題。如果不幸被蛇咬到,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然後不要再碰傷口,因為傷口附近可能有毒液,一定要拍下那條蛇的模樣,以協助醫護人員配對合適的治療血清。

6.蜜蜂:如果被蜜蜂螫傷,蜂針留在皮膚內,可能用小鉗或卡片把它拔出,留意鋒針末端有毒囊,千萬不要弄破它。如果被螫處紅腫不退便要求醫。


宜選規劃好的行山徑

一般建議選擇已規劃好的行山徑作為遠足的首選,例如郊野公園範圍的指定郊遊徑、遠足徑,甚至較長途設有分段的麥理浩徑、衛奕信徑等,都是比較理想的選擇。除了因為路徑設計及指示清晰可見,山徑亦會不時作維修,質素較佳,設施亦較齊備,多設有緊急求助電話。路徑上亦常見標距柱及座標位置,萬一遇上事故亦較易確定身處的位置,方便尋求援助。而更重要的是這些行山徑遊人較多,遇到事故亦較易被發現,或找到人代為求救。



注意路徑難度,勿偏離路線

不過,即使選擇較熱門的行山徑,亦應注意山徑的長度及難度,量力而為。事先做好規劃,預計好所需時間,不要臨時趕着離去而自行尋找捷徑,又或者冒險偏離主要的行山路線。更加不應該為了影相打卡、玩水、登高望遠或因一時好奇,而走近崖邊、攀爬奇石、刻意破林或攀瀑越澗,這樣分分鐘會構成危險,樂極生悲。


不少人喜歡富挑戰性的路徑,原來香港不少行山路徑都屬於極高難度,例如曾發生墮崖悲劇的馬鞍山彌天棧道,根據國際標準已屬4至5級,攀登者除了必須經驗豐富,也要帶備專業裝備,例如頭盔、安全帶和繩索等,才可進行技術性攀登。換言之,那裏並非一般普羅大眾可以應付的路徑。不少險要的山徑會看到有前人繫上繩索,方便別人沿繩攀登,但那些繩索長年承受風吹兩打,質素沒有保證,絕不可以依賴它去攀爬。


行山時迷路怎麼辦?

首先要冷靜下來,越驚慌只會令頭腦越混亂,冷靜回想前來的路有哪些地徵,看看四周能否找到相關地徵,根據它重返原路。如果真的找不到原路,應該報警求助,並計算一下身上的食水和糧食可以支撐多久,切記一定要保持體溫,因為有可能要熬過寒夜才能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