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氣忽冷忽熱,成為濕疹發作的溫床。而一項最新調查揭示濕疹患者的困境!超過七成在職患者曾使用類固醇藥膏,但僅不足四成人滿意其效果。更令人心痛的是,超過三成患者曾在職場遭受排斥或嘲笑,甚至有人因此辭職。濕疹雖然反覆,但絕非無法控制。結合西醫對皮膚屏障與細菌的深入理解,以及中醫從內在調理體質的辨證論治,再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立即了解詳細成因,從根源對抗濕疹!
文章索引
- 📊 七成患者不滿類固醇效果?調查揭示在職濕疹患者的困境
- 🔬 濕疹成因大拆解:皮膚屏障失效與細菌的惡性循環
- 💼 辦公室環境竟是隱形幫兇?
- 💡 治療新方向:抗毒力療法,從根源抑制細菌作惡
- 🌿 中醫如何看待與治療濕疹?
濕疹一向是香港人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近日天氣極不穩定,加上飲食不定時、壓力大,很容易誘發濕疹發作。一旦發作,皮膚又紅又癢,嚴重時甚至抓到出血,對日常生活與工作造成極大困擾。
📊 七成患者不滿類固醇效果?調查揭示在職濕疹患者的困境
一項由醫療健康推廣協會於今年6至7月進行的調查,訪問了240位在過去5年內曾求診的濕疹在職人士,結果令人關注:
患者曾使用類固醇藥膏,但只有不足四成人對其效果感到滿意
患者曾在職場因皮膚狀況而遭受排斥或嘲笑
患者曾因此被迫停工,甚至超過一成人被迫辭職
這些數字真切地反映了濕疹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帶來沉重的心理與職場壓力。
🔬 濕疹成因大拆解:皮膚屏障失效與細菌的惡性循環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高一村解釋,從西醫角度來看,濕疹的根本成因與遺傳性皮膚屏障缺陷有關。
他表示一般濕疹人士的皮膚表皮屏障缺乏,很難保留水分,所以特別乾燥。在這種情況下,反而令皮膚上的細菌,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個很好的地方生長並釋放毒素,令免疫系統產生發炎作用。」
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皮膚乾燥
痕癢抓撓
出現微細傷口
細菌繁殖釋放毒素
引發更嚴重發炎與痕癢

💼 辦公室環境竟是隱形幫兇?
對於在職人士而言,辦公室環境可能是濕疹的誘因之一。長時間處於冷氣環境中,空氣乾燥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讓皮膚更加脆弱。加上環境中的致敏原,容易引發敏感反應,一抓便造成傷口,成為細菌的「營養池」。
💡 治療新方向:抗毒力療法,從根源抑制細菌作惡
傳統治療如類固醇或生物製劑,主要透過壓抑免疫系統來控制發炎。而高一村教授團隊則從上游入手,他指出:
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的毒力因子是令皮膚產生發炎和痕癢的重要原因。如果我們控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呢?
這種「抗毒力療法」旨在使用植物化合物配方軟膏,令金黃葡萄球菌「改邪歸正」,不再製造毒素和引發炎症,從而促進皮膚屏障自我修復,為患者提供一個無類固醇副作用的新選擇。
🌿 中醫如何看待與治療濕疹?
從中醫角度,註冊中醫師徐澤昌解釋,濕疹的成因與內在臟腑失調關係密切。
他表示在中醫的角度,通常認為患者的脾胃可能先天比較虛弱,容易有濕邪的產生。這些濕邪長期盤踞身體,經過飲食、天氣等誘因便會發作。
中醫將濕疹分為三大類別:
急性期(濕熱蘊結型)
皮膚偏紅、劇烈痕癢、滲水
亞急性期
混合了急性與慢性的症狀,如輕微滲水、乾燥和痕癢
慢性期(血虛風燥型)
皮膚乾燥、厚糙、色素沉澱、脫屑,痕癢相對輕微但持續
🔍中醫如何治療?
🍵 內服中藥
根據辨證論治,清熱祛濕、健脾養血,從內在調理體質
📍 針灸
選用有助驅風止癢、調理脾胃的穴位,針藥結合效果更佳
🍲 食療輔助
平日健脾可多用白朮、淮山、茯苓等煲湯。但醫師強調,湯水不能代替正式治療,發病時必須求醫


✨ 總結:對抗濕疹需內外兼治,保持積極心態是關鍵
濕疹雖然纏綿難癒,但透過中西醫的專業治療,並從生活習慣入手(如避免冷氣直吹、注意保濕、管理壓力),病情絕對可以控制。最重要的是,切勿因皮膚問題而自卑,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並及時尋求專業醫師或醫生的幫助,一步步邁向康復,重回正常生活。
本網站亦有不少濕疹有關的資訊,特別推薦閱讀 《謝絕濕疹困擾,重拾健康肌膚,回復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