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立秋,但天氣依然炎熱,不少人在辦公室或家中仍然需要長時間開啟冷氣。不過長期處於冷氣環境中,容易引發一系列身體不適,現代醫學稱之為「冷氣病」,而中醫則有相應的調理與預防之道。註冊中醫師楊明霞博士,從中醫角度深入講解冷氣病的症狀、成因及實用應對方法,更教大家用湯水與日常習慣輕鬆驅散風寒,改善頭痛、疲倦、關節痛等不適!

凝聚香港:中醫教路點樣調理冷氣病!
嘉賓:註冊中醫師楊明霞博士

文章索引


冷氣病是什麽?中醫怎樣看?

冷氣病並不是一種獨立疾病,而是指人體長期處於空氣不流通或冷氣風寒環境中,引發的一系列亞健康狀態。常見症狀包括頭暈、疲倦、容易感冒、乾咳,甚至出現頭痛、頸痛、周身骨痛等問題。

從中醫理論來看,病因主要為「風寒外感」。風寒侵入人體可導致感冒或傷風;若影響經絡氣血運行,則會造成經絡閉塞,引發疼痛;若風寒入侵脾胃,更可能出現胃氣、胃脹或腹瀉等不適。


哪些人容易得冷氣病?

體質較弱的人群較易出現冷氣病症狀,例如長期病患者、長者、小朋友,以及女性在經期前後氣血較弱時。這些族群應特別注意冷氣環境中的保暖與調理。


輕微冷氣病,中醫推薦自救法

若症狀輕微,楊醫師建議可在進入冷氣環境時掩住口鼻,避免直接吸入冷風,或可輕輕呼氣以緩和溫差刺激。飲食方面,可用蔥白(青蔥的白色部分)沖水飲用,或飲用薑茶來驅散風寒。

此外推薦一款經典湯方「桂枝湯」,材料包括桂枝、白芍、紅棗、炙甘草和生薑,適合風寒初起時調和營衛、溫通經絡。若因冷氣導致燥熱不適,則可選用沙參、玉竹、天冬、石斛等食材煲湯,達到滋陰潤燥的效果。



⚠️ 注意,若症狀嚴重或持續,應尋求專業中醫師診治,不宜只依賴湯水調理。


預防冷氣病,日常習慣是關鍵

預防勝於治療,建議避免整晚開冷氣,可在較涼爽時段關掉或調高溫度。睡眠時應避免冷風直吹,最好穿着中袖衣和長褲,尤其注意覆蓋膝蓋、頸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以免風寒侵入經絡。


消暑也要講方法

雖然天氣熱,但應避免過度飲用冷飲,建議可多用冬瓜、節瓜、合掌瓜、老黃瓜等食材煲湯,並多喝暖水或室溫水,既能消暑又不傷脾胃。

總結來說,冷氣病雖常見,但透過適當調理與習慣調整,完全可以減輕其影響。記得保持空氣流通、避免風口直吹、關鍵部位保暖,並適當運用中醫食療,就能安心渡過炎夏冷氣季。


最後,想獲得更多夏日養生的中醫智慧,可閱讀 《炎炎夏日,中醫師與營養師攜手為你出謀獻策,教你健康養生歡度夏日!》,一起為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