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怎麼辦?你是否也曾經因為害怕看牙醫而忍受牙痛?根據2021年口腔健康檢查報告,驚人發現約有四成成年人即使出現嚴重牙痛,甚至影響睡眠,也沒有向牙科醫生求診。《醫生與你》特別邀請香港大學牙醫學院修復齒科教授團隊,為大家詳細解析蛀牙與植牙的關鍵知識、解析蛀牙成因、治療與植牙選擇,幫助你建立正確的口腔保健觀念。

文章索引



為甚麼會蛀牙?甜食vs酸食的真相

許多人都知道吃甜食容易蛀牙,但你知道酸食同樣會對牙齒造成傷害嗎?林宇恒教授明確指出吃酸食會令牙齒表面的琺瑯質整個表面被侵蝕,而吃甜食時,口腔中的牙菌膜細菌會將糖分分解成酸性,慢慢地蛀出細孔。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牙齒受損,只是機制不同。


蛀牙不僅僅是飲食問題

除了飲食習慣外,林宇恒教授補充說明,刷牙時是否使用含氟素牙膏、個人口水分泌量、甚至牙齒先天礦物質含量,都會影響蛀牙發生機率,特別是口水分泌足夠的人,口水中的礦物質能幫助修復牙齒,並沖走口腔內的污漬,自然較不容易蛀牙。


沒有牙痛就不算蛀牙?這個迷思很危險!

沒有牙痛就不算蛀牙嗎?林教授嚴正澄清蛀牙到會牙痛其實已經是非常後期。牙齒結構分為琺瑯質、象牙質和牙神經線,要蛀到中間的神經線才會感到劇烈疼痛。


早期蛀牙的警示信號

如何及早發現蛀牙?刷牙時可以照鏡子檢查牙齒是否有白色斑點或灰色斑點,這些可能是初期蛀牙的跡象。另外,牙齒表面是否有小洞、食物容易殘留,也是需要注意的警訊。


蛀牙治療全攻略:從補牙到根管治療

根據蛀牙嚴重程度,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 初期蛀牙:可使用礦物質和氟素幫助牙齒自我修復
- 已有蛀洞:需要進行補牙
- 蛀到神經線:必須進行根管治療(杜牙根)



蛀牙要剝牙嗎?根管治療後為甚麼還會痛?

蛀牙蛀到神經線,有些狀況可以用根管治療(杜牙根),清除細菌和不良組織,保留該天然牙齒。

根管治療後牙齒還會有痛楚,是因為牙齒內的神經線已被抽走,雖然不會對冷熱有感覺,但牙齒周圍的骨頭仍有神經線,如果補牙物料過高或牙套不合,仍可能感到不適。


植牙是否一勞永逸?破除常見迷思

假如蛀牙嚴重,牙齒已蛀掉或喪失功能,根管治療已不管用時,假牙或植牙則是另一個選項。

植牙又稱種牙,其實並非一勞永逸的,即使植牙使用的材料比琺瑯質堅固,但就像天然牙齒一樣,需要周圍牙齒和牙槽骨的健康支持。如果清潔不當導致牙周病,牙槽骨被侵蝕,植體同樣會脫落。

關於植牙時機,林教授強調因人而異,需經牙醫評估牙槽骨是否足夠才能植牙。有些人可能適合馬上種牙,有些人則需要等待1-3個月讓牙肉癒合,甚至需要先進行補骨手術。


兒童蛀牙處理:乳齒的重要性

針對小朋友蛀牙,林教授特別提醒乳齒除了美觀和功能外,更重要的是為恆齒保留生長空間。如果乳齒過早脫落,可能會影響恆齒生長位置,必要時需佩戴定位器維持空間。


結語:珍惜你的每一顆牙齒

無論是天然牙齒還是植牙,都需要細心照顧。任何人的一副牙齒可說是「活到老、吃到老、用到老」,定期檢查、正確清潔、及時治療,才是維護口腔健康的不二法門。

👉 如想重溫本集足本內容,請點擊《醫生與你》- 蛀牙與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