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氣悶熱潮濕🌡️,稍一活動就大汗淋漓,隨之而來的汗疹(熱痱)、汗斑、汗臭問題困擾許多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盧景勳醫生,從專業角度解析成因與對策,助你清爽度夏!

醫生與你:遠離汗疹、汗斑、汗臭
嘉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盧景勳醫生

文章索引

汗疹(熱痱):汗腺堵塞的紅疹危機

香港夏季高溫濕悶,汗腺易堵塞形成汗疹(熱痱),皮膚出現紅點、發炎。嬰兒汗腺未成熟最易中招,但肥胖者、長輩、常穿緊身衣者也需警惕!關鍵在保持皮膚乾爽——嬰兒背部透涼後,紅疹數小時內多能消退。若皮疹逾1-2天未消、伴劇癢抓撓,應就醫排除濕疹等問題。

📌汗疹與濕疹如何分辨?
• 家族過敏史(濕疹/哮喘)是濕疹風險指標
• 濕疹形態多樣:邊界模糊、皮膚乾燥脫屑、抓痕
• 汗疹多為單一紅點、細小凸起或水泡


汗斑:真菌作祟的色塊警訊

汗斑主要是我們皮膚上,正常有些皮屑芽孢菌(皮屑、牙包菌)。如果我們有很多汗水,例如在背部、胸口等位置,這些皮屑芽孢菌很喜歡以汗水為養分,滋養它們,形成了一塊塊。常見於背、胸口,呈現白、粉紅或啡色斑塊,顏色差異取決於發炎程度:

• 白色斑:皮屑芽孢菌抑制了皮膚的黑色素細胞,所以常會有一塊塊白色
• 粉紅/深啡斑:發炎加劇或色素沉澱


💡治療汗斑靠「抗真菌」!
醫生通常處方抗真菌洗頭水(如含酮康唑)及藥膏塗抹患處,嚴重者需口服藥物,但請記住,保持乾爽清潔是根本,否則近8成患者兩年內復發!


汗臭根源:大汗腺蛋白質+細菌分解

汗腺有兩大類:一些叫小汗腺,有些叫大汗腺。小汗腺排出的多數99%都是水分和一些電解質。所以我們平時滿頭大汗、背部全濕,那些水分是小汗腺分泌出來的。而大汗腺分泌出一些黏液蛋白質,那些黏液蛋白質當被細菌分解,就會形成一些很獨特的味道。換言之,汗臭源自大汗腺分泌的黏稠蛋白質,經皮膚細菌分解產生異味。氣味強弱取決於:

1. 基因決定的大汗腺分泌物濃度
2. 飲食影響(大蒜、辛辣食物加重體味)
3. 細菌滋生量(汗水滯留助長菌群)

⚠️止汗劑致癌?醫生解惑!
止汗劑含鋁鹽堵塞汗腺,目前研究未證實與乳癌直接相關。使用後長痘多因香料刺激毛囊,非鋁鹽所致。建議「適量使用」即可,重點仍是勤換衣、保乾爽!


✨根治汗臭可行嗎?醫療級解方

除日常清潔,嚴重體味可考慮:
• 離子導入:電流抑制汗腺活動
• 微波/射頻治療(如miraDry):精準縮小汗腺

預防勝於治療!穿透氣衣物、出汗後即時清潔、避開重口味飲食,才是對抗夏日汗症的三關鍵。


最後,除了流汗,如何防曬也是一門夏日的必修課,詳情可閱讀 《防曬產品有哪些種類?為何室內、陰天都需要防曬?除了紫外線,原來令人曬黑的真兇另有其人?》 獲得更多資訊。